國際淨灘日談
海上垃圾島
國際淨灘活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是由美國海洋保育協會(The Ocean Conservancy)於1986年發起的活動,迄今年為止,已持續進行了26年。該協會將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週末訂為「國際淨灘日」(今年為9月15日),在當天,世界各國的環保團體皆會舉辦各種活動響應,參與成員除了清理水域與岸邊的廢棄物外,尚會透過一份全球共用的表格來記錄海灘上的垃圾種類與數量,藉由分析這些垃圾的來源,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海洋污染的危機,進而落實推動環境教育的理念及行動,甚至督促政府部門訂定法令,以維護良好的海洋環境。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52個國家與地區、876萬人次參加,在近47萬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撿起約6500萬公斤的廢棄物。
無獨有偶的,9月的第三個週末除了是「國際淨灘日」
,同時也是「世界清潔日」(Clean Up the World Weekend
,可簡寫為CUW Weekend)。這個全球性的清潔環保活動,
係由澳大利亞國際環保組織(Clean Up the World)的創始
人伊恩基南(Ian Kiernan)所發起。伊恩基南原本是一位
職業帆船手,在1986到1987年間,他代表澳洲參加單人帆船
獨航世界一周的挑戰賽。在航行途中,他發現海上漂浮著
許多的垃圾,體認到海洋已受到人類嚴重的汙染,因此在
比賽結束歸國後,便開始募款並發起環境保護的相關活動。
1989年1月8日,伊恩舉辦了『清潔雪梨港(Clean Up
Sydney Harbour)』的首次活動,出乎意料地,
有四萬多名志願者參與了本次的活動,協助清理雪梨港周邊
的環境。如此成功且盛大的活動,引起了官方單位
的關注,在與政府研商後,將每年三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訂
為「澳洲清潔日」,成為全國性的環保活動。但伊恩並
沒有因此停下腳步,他希望將這樣的概念推廣到全世界,
在他的努力之下,最後終於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支持,於1993年擴大推廣到全球,成為『世界清潔日』
,讓全世界有意願響應的人,都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清潔自己的家園,同時希望藉由共同清掃,喚起大家對環境
保護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垃圾減量(Reduce)、
再生利用(Recycle)、重覆使用(Reuse)、環保堅持
(Refuse)的環保觀念。
然而即使有數以萬計的人投入了類似的環境清潔活動,仍然無法抵擋人類製造污染的速度。伊恩基南當初在海上所看到的漂浮垃圾,近幾十年來不斷地增加,大量的人造垃圾因為洋流輸送,在海上聚集成為垃圾島,由於垃圾島的面積實在太大,甚至有人戲稱它為『第七大陸』。
垃圾島對於整個海洋生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最直接的傷害就是海洋生物會誤食廢棄物或被垃圾纏繞致死。大部分的海洋生物都無法辨識這些塑膠『物種』,牠們把塑膠袋當成水母,把色彩鮮艷的垃圾當成小魚小蝦,誤食下肚的結果,就是噎死或因無法消化而造成死亡。
除了一般的垃圾外,更有許多細小如玉米大小般的塑膠微粒,這些塑膠微粒並不是在被丟棄時就如此的微小,而是在海上漂流輸送時,經過太陽曝曬及海浪拍打風化而成,超過90%都小於一片指甲的大小,並且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永久存在不會消失。一個專門研究海洋污染的環保團體『海星計畫(Project Kaisei)』,指出北太平洋環流區 3500 英里範圍內的海水樣本均含有塑膠,在周邊棲息的魚類,每十尾當中就有一尾的胃內容物發現塑膠碎屑。魚類吃進了塑膠微粒後,並不會馬上死亡,這些塑膠毒素將隨著食物鏈進入更大的掠食者體內,其中當然包括身為高階消費者的人類自己。龐大的海上垃圾島不單只會帶來環境的污染,還會間接影響該地區的觀光旅遊跟海上貿易,延伸出更多無法預料的問題。
這些海上日漸增多的垃圾,並不見得對所有的生物都是一項壞消息。
一位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海洋生態學者Miriam Goldstein,長期關注於這
些海洋漂浮的塑膠垃圾,他在一次與同事觀察這些細小的塑膠微粒時,有了
意外的發現。他們發覺,有一些橘色的蛋散佈在海洋漂流的塑膠上,經過追
蹤研究之後,終於找到了產下這些蛋的主人,一種終年棲息在海上的
昆蟲Halobates sericeus。
你可能不認識這個獨特的海上昆蟲,但是對於牠的近親你一定不陌生,
就是在池塘或河流邊隨處可見,俗稱水蜘蛛的『水黽』。關於水黽這種昆蟲,
有90%的種類都是棲息在淡水,僅有少數的五種是在海上生活。海黽大部份
是出沒在沿岸區域,唯獨H. sericeus是唯一能夠完全在大洋中生活。
Miriam Goldstein因此決定進一步探究海洋漂浮垃圾與H. sericeus的關係,
並了解有毒塑料是否會對海黽的族群量造成影響。研究人員比較了從70年代
一直到現在,來自同一太平洋海域所採集的漂浮垃圾樣本,正如預期,
這些塑膠垃圾的密度正在逐漸增加,幾十年來,垃圾量已經是過去的兩倍,不過這對H. sericeus卻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消息。
H. sericeus終其一生都在海上漂浮度過,不需要任何的落腳處,但在繁殖時期,仍需要固著物供卵附著。幾十年前,海中的漂流木、海鳥羽毛、貝殼,或是海底火山熔岩產生的浮石等均是海黽產卵的固著基質,然而受限於漂浮物的數量,因此海黽的族群數量較小。如今牠有了另一項新的選擇『海洋漂浮垃圾』,隨著海上漂流的垃圾越來越多,H. sericeus的產卵場也就不斷地增加,在塑膠垃圾大量出現的海域,H. sericeus的產卵量也愈多、族群數量也越大。海黽主要以捕食浮游生物、魚卵及仔稚魚為生,若海黽的族群增加到超過環境所能負荷的數量,可能會造成浮游生物或魚卵的銳減,進而破壞整個區域的海洋生態平衡,這新衍生出的生態問題是科學家們始料未及的。
目前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處處依賴著石化產品,各式各樣的塑膠製品隨處可見,在用與不用、方便與不便之中,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考驗著我們的智慧,減少使用一次性的石化產品,在垃圾分類及回收上面多花點功夫,海洋環境與地球資源的永續經營不是做不到,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主要參考資料
http://www.projectkaisei.org/index.aspx
http://www.cleanuptheworld.org.tw/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2/05/ocean-trash-is-a-lifesaver-for.html
http://www.oceanconservancy.org/